刚刚成为全国书法教育实验学校的济南市滨河小学,位于小清河畔,拥有一支敬岗爱业、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学班21个,学生1000多人,教师43人,小学高级教师26人,占60.5%,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占6.98%,本科学历30人,占69.8%。学校功能室、具有容纳24个标准教学班的高标准、现代化教学楼,配备200米标准塑胶跑道。学校在校长路洪亮同志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秉承着“和容竞进”的办学理念,外树形象,内塑品质,潜心教学,用心教育,努力营造“满目皆文采,翰墨飘馨香”的书香校园、爱生校园。同时,我校在教育教学中信奉的是:教育的真谛是以自己峻洁的人格,渊博的学识,端庄亲切的形象在教育中灌注“爱”,把自己炙热的心无私地奉献给可爱的孩子们。爱,让顽石开花,让枯木发芽;爱,让我们的教学日臻完善,让我们的师生尽享“百花齐放春满园”的亮丽风景! “万丈红日喷薄出,迎春花开迎春来”。经过近四年的努力,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红领巾计划辅导基地、济南市绿色学校、济南市语言文字学校、济南市教育系统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济南市足球网点学校、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科学发展先进单位、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如今,在墨香中书写人生的滨河小学已经悄悄起航!
整体理念
【核心理念】和容竞进
【办学理念】用爱心与责任成就未来
【校训】有爱就有希望
【校风】让成为一种习惯
【教风】爱生悦教崇德精业
【学风】乐学有责自主向上
【办学目标】让爱心洒满校园让学校充满活力让师生收获成功
【教育理念】用爱触动用心感受润物无声水到渠成
【管理理念】人文关怀民主参与文化引领以责治校
【办学口号】学校无小隙,处处皆关爱;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学校无小节,处处皆品质。
具体阐述
[核心理念]和容竞进
阐释:
“和”:和顺、和谐、和融、天和、地和、人和之意,寓意要以和为贵,和谐融合,和平相处;和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说明了‘‘和”作为价值观的重要性,启迪学校要保持完满的和谐与融洽。
“容”,古人常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对山河雄伟的赞美,说明海的大,山的挺拨。也可比喻人的胸怀宽广、大度,既要有宽容的性格,又要为人要正直,不要有任何的私欲,要大公无私,方可站得稳,行得正,无私则无畏。同时,容也有和爱于教,有汇聚群体力量,追求人、事、景、情、物的和谐统一之意。概括而言,‘‘和容”是指学校要和谐、容纳多元教育理念,推行爱生教育、礼仪教育等,促进师生和谐互动,促进学生多元和谐发展。
“竞”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比赛;争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进化论的主题,这一论断在教育界同样适用。‘‘竞”,就是要求一中人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在竞争中获得发展,在竞争中不断创新,在竞争中实现飞跃。
“进”,有积极进取、循序渐进、齐头并进、乐于奋进、勇于争进之意,要求一中人不断汇聚力量,拼搏向前,奋力前行,追求卓越。‘‘竞进’’要求学校上下能够以激昂的斗志、自强的精神、敢于的作风推进学校教育,加速学校快速发展。
“和容竞进”作为一种学校核心理念,体现了关爱、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意识,展现出学校追求和谐发展、奋发自强、锐意进取、敢于创新、敢于争先的大气魄。
[办学理念]用爱心与责任成就未来
阐释:
爱心:鲁迅先生曰“教育植根于爱”,生命犹竹也,其能长多高,决于土壤输送给他的养分之多少以及本身根基之深广度,爱愈浓,养分愈多,以学促教愈盛,根基愈广,生命之翠玉树方可直临云霄。
教育首先要求施教者心中有爱,“一枝一叶总关情”,爱心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其次,对于施教的过程来讲,讲究“润物无声”,所谓“大教无痕”、“大爱无声”,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以“大爱”润万物,兼容天下,似无显性感觉,无痕即无形,却能容纳“多形”,时时吞吐吸纳外来之物,以壮大丰富自己,润泽智慧,而成其泱泱“大象”,育有“大爱”之人。
责任:学校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主动地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自我,不断提升自身人格素养和才智,实现专业化发展,在职业生活中确认生命的价值。对事业执著的追求,牢记教育的灵魂是爱,教育的特征是创造,教育的本质是育人,用教师的爱心与责任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成就未来:教育功效的长期性,要求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具有超前意识,也可以说教育是为未来服务的事业。为未来而准备可以让我们教育者克服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见眼前不见长远的弊病,着眼未来我们才能避免低头走路,视野狭隘;着眼未来,我们才能欣赏到天空的广袤和深远。教育是为未来而准备的,要赢得未来的灿烂绚丽辉煌,必定要有今日的思考、准备、努力。为未来而准备,教育才会有活力,才会有持续的发展。
[校训]有爱就有希望
阐释:
“有爱就有希望”,对教师而言,可以借用冰心的一句话:“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的确,教育是爱的事业,但教师的爱并不是一般意义的爱,它是一种天性和修养的结晶,它是道德与人格的统一。“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这种爱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有爱就有希望”,对学生而言,这个“爱”是指对学校的爱,可以增其自信自豪;是指对学习的爱,可以增其兴趣、动力;对教师的爱,可以增其爱心与幸福感;对生活的爱,可以增其乐观、向上。
[校风]让成为一种习惯
阐释:
“是一种习惯”,这句话早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习惯所发出的力量是强大的,良好的习惯可以助人成就辉煌,可以使人终生受益,不良的习惯可以败坏人的一切。追求是一种积极的意识,培养好习惯就是在追求。古人说“富润物,德润身”,学校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达到。
[教风]爱生悦教崇德精业
阐释:
爱生:【加入爱生的理念阐释会更好一些】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热爱学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动力。西方教育家罗索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是教育艺术的核心。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
悦教:即快乐教育,这是学校对教师从业的态度及教育过程的要求。“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汉书·货殖列传》)作为一名教师要“乐业”,对自己的职业要怀有一种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愉悦的心情来工作,并且用这种乐观豁达的精神感染学生。用兴趣引导学生,让读书成为一种乐趣。将悦教融入教风,体现了学校爱心育人的教育理念。
崇德:出自《论语·颜渊》:“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周易·系辞上》:“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崇德,就是指增崇和提高道德。《尚书·太甲下》中说,“德惟治,否德乱。”《春秋左传》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河南程氏粹语·论道篇》说,“一德立而百善从之。”这都说明了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崇德作为教风,旨在强调学校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寓意淄博十一中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及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崇尚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广大师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敬业,来源于《礼记》中的“敬业乐群”。敬,就是专注于一件事,不对其他事分心。敬业应是对待工作的种态度。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思路,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思路无高下,方法无优劣,敬业投入,努力做到便自然有效。这也是我们去过山东诸城一中等许多名校参观后的共同体会。
[学风]乐学有责自主向上
阐释:
乐学:即以学为乐,寓学于乐。源自《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蕴教师善学乐教,寓教于乐;学生善学乐学,乐中启智。旨在希望全体师生乐于学习,全体师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共同创建学习型、书香型校园。“乐学”是学习的动力。只有乐学,才能把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追求和责任,一种通向智慧的快乐的人生旅途。“乐学”,既意味着宽阔的心胸,达观的态度,也是一种很高的学习境界: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工作,在快乐中生活。同时也因学习、工作而更加快乐。时代在在进步,科技在在发展,课程在不断深入,学习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难,乐于学习就是锲而不舍,迎难而上。同时,社会的竞争很大,往往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所以“乐学”还意味着合作,在合作中共同体会“学”的快乐。
有责:责任,一个简洁质朴也坚实纯真的字眼,一种塑造人格、激励创造的精神,一种启发智慧、滋长仁爱、鼓舞勇气的力量。
学习与成长,说到底,要依靠学生自身的主动,需要依靠学生形成自我责任感。学习贵有责任。有责任,则自成气象、自具特色、自有发展。这种责任精神将引领学子放开胸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去体验无边无际的壮阔,去思考无穷无尽的深远,去修炼雄伟的奋发,去创造坚韧的光明,去成就充实的幸福。
自主:即自我选择、主动发展。主要包括: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自主管理、自主选择、自主教育、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希望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会选择,把潜能都发挥出来,形成个性,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向上:蕴含着不断进取的朝气。只有凭着不断进取的朝气,只有不断寻找自己的参照物,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才能不断前进,不断地自己。“向上”蕴含着永不服输的锐气。“向上”蕴含着充满智慧的灵气。圆融的灵气会成就学校的灵性,造就有灵气的学生。
合校之前
合校之初,王炉校区的教学楼仅是一栋二层小楼,只能容纳八个教学班,300多个学生,一个功能室都没有,连基本的微机课都没法正常开设;黄岗校区只有六个教学班,200多名学生。教学楼年久失修,课桌椅高矮不一,校园坑洼不平。“硬件严重滞后,大部分学生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市区学校就读,致使生源严重流失。
正式更名
2012年22日,济南市滨河小学举行更名揭牌仪式。该校为天桥区的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由原隶属于药山教育办的王炉小学和黄岗小学合并而成,是天桥区教育资源整合的又一成果。
据了解,济南市滨河小学现有16个教学班,在编教职工37人,学生700多人,约68%以上学生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007年,天桥区制定了《天桥区教育资源整合规划》,2009年10月,原隶属于药山教育办的王炉小学和黄岗小学合并成为济南市滨河小学,同年该校被确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